本規范適用于實驗室各類全自動洗瓶機的日常操作,旨在保障設備穩定運行、確保洗瓶效果達標,并規避安全風險,操作人員需經培訓合格后上崗。
一、操作前準備
設備檢查:開機前確認設備外觀無破損,電源線、水管連接牢固且無老化泄漏;檢查水箱水位是否在“最高”與“最低”刻度線之間,不足時補充去離子水或純化水(禁止使用自來水直接加注);核查洗滌劑、消毒劑儲罐液位,按需添加專用試劑(需與設備兼容,禁止混用不同品牌試劑)。
器具預處理:將待洗瓶子表面的明顯污物(如殘留試劑、固體雜質)用專用工具清理,避免堵塞噴淋臂;分類整理器具,確保同批次清洗的瓶子規格、材質一致(如玻璃瓶單獨清洗,避免與塑料瓶混洗);檢查瓶子是否有破損、裂紋,破損器具禁止放入設備。
安全防護:穿戴實驗服、防滑手套,若待洗器具曾接觸腐蝕性試劑,需額外佩戴護目鏡。
二、操作中規范
裝載器具:打開設備門,將預處理后的瓶子倒置放入專用籃架,確保瓶口朝下、開口對準噴淋臂方向,避免遮擋噴淋孔;瓶子需擺放穩固,間距均勻,防止清洗過程中傾倒;籃架推入設備時需對準軌道,輕推到位,避免撞擊設備內壁。
程序選擇:根據器具污染程度及材質選擇對應清洗程序,如“常規清洗”(適用于輕度污染玻璃瓶)、“強化清洗”(適用于殘留頑固污物的器具)、“消毒清洗”(適用于微生物實驗用瓶);確認程序參數(如水溫、清洗時長、烘干溫度),標準程序無需修改,特殊需求需經實驗室負責人審批后調整。
啟動運行:關閉設備門,確認門鎖扣合到位后,按下“啟動”鍵;運行過程中嚴禁打開設備門,若遇緊急情況(如異響、異味),立即按下“急停”按鈕,斷開電源后排查故障。
過程監測:通過設備顯示屏實時觀察運行狀態,包括水溫、水位、程序進度等,若出現“水位過低”“試劑不足”等告警,待程序暫停后按要求補充,禁止在運行中直接添加。
三、操作后處理
器具取出:程序結束后,待設備門自動解鎖、內部溫度降至50℃以下時,緩慢打開門釋放蒸汽,再取出籃架;取出器具時輕拿輕放,檢查清洗效果,未洗凈的器具需單獨標記后重新預處理,禁止直接二次清洗。
設備清潔:清理籃架及設備內部殘留的污物、碎屑,用純化水擦拭內壁;排空污水箱,清洗濾網(建議每日操作);每周對噴淋臂進行拆卸清洗,去除堵塞的雜質。
關機操作:關閉設備電源、水源,關閉洗滌劑和消毒劑儲罐閥門;填寫《設備運行記錄表》,注明運行時間、程序類型、故障情況(如有)及處理結果。
四、特殊注意事項
禁止清洗未標注“可機洗”的精密器具(如容量瓶、移液管),此類器具需人工清洗。
若待洗器具接觸過劇毒、放射性試劑,需先經專用無害化處理后,再用“特殊污染清洗程序”清洗,且需單獨使用專用籃架。
設備長期停用(超過1周)前,需執行“空機清洗”程序,排空各水箱水分,關閉總電源和水源。